Good good study, day day up

aleung的学习笔记, aleung的idea

广州的交通

今天读报,《市建委主任拍胸脯,天河塞车三年内一定解决》。去年6月他就说三年内可根本解决天河交通问题,到现在一年半过去了,堵的继续堵,不堵的也开始堵。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说话不给自己留条后路,既然他这么说,我就拭目以待,天河塞车问题是我们切肤之痛。我不知道他近日说的三年是从现在算起的三年还是去年说的三年,不过人家说是根本解决啊,根本解决了之后是否就不会再有塞车出现?要真是这样就算要等上四年五年,十年八年我也很高兴了,但别让我等一辈子就行了。

关于如何解决广州交通的问题,政府的规划看上去还是挺美的,分析了各方面原因并给出解决方案,不过我觉得还有一点原因没有提,就是广州的交警不作为。现在的道路通行能力差,我觉得近半原因是混乱造成的,这个不解决,修更多的路更多的桥也不管用。不能老怪市民没有素质,都是给逼出来的——老实人吃亏,现状就是鼓励违反交通规则的人,你要老老实实开车、老老实实过马路,那就慢慢等吧。但是这点给建委主任提也没有用,不归他管,因此我是挺替他担心的。

我不是专业人士,不敢像人家那样拍胸脯说些言之确凿的数字,只能胡乱发布些自己的看法。

天河的道路的通行能力都不高,因为车速上不去,每个路口都是一个瓶颈,路口的通过量制约了整条道路以致路网的通行能力。天河东西向没有一条路具备主干道的能力,广源东路更多是作为区域外环通道,对区内交通帮助不大。随着城市东部人口不断增加,将来天河的交通压力越来越大,如果没有主动脉,我看很难有什么本质改变。

在车道设计上,也会对通行能力做成影响。例如有些地方转弯半径过小,大车要小心翼翼的过,甚至转不过去,后边就堵上一长串车龙乐;一些车道要在高架桥的桥墩之间绕来绕去;公交车站就设立在路口旁边。天河城的多车道港湾公交车站本来挺好的,偏偏到了出口处就要挤成一团,如果改成像高速公路出入口那样,出口延伸出去对应一条车道可能会好些。

小区交通方面,现在的摩的大行其道,自然是由于有市场需求。公交线路的覆盖范围有限,公交车站也不能过密,市民下车后往往还要走较远的一段距离,需要有代步的工具。不过摩的始终会带来很多安全隐患,小区交通应该有专门的载体。作为接驳公交车站到居民小区以及小区内的近距离交通工具,我觉得电瓶车就挺合适,载客量适中开行灵活,车速较低比较安全,没有尾气污染,噪声也低,估计运营成本也不高。现在电瓶车都是不允许上路的,其实我觉得应该适当放宽些,允许在一定范围内像小区路段内开行。至于政府规划中的所谓开放小区道路,打通微循环,我觉得是弊大于利,无非后果就是让市民的生活环境更恶化一些,大马路成了大停车场了,连这些小区路都要堵上。路网应该是血液循环系统一样,有主动脉主静脉,再分支,直到毛细血管。主动脉堵塞了,希望打通毛细血管来改善循环,这不是荒唐吗。

近距离交通还有一个选择是自行车(包括电动自行车)。虽然我到目前依然是坚持骑自行车上下班,但必须承认自行车在这城市中最终将会消失,尽管欧洲一些城市现在反而推广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。在广州的路面,骑自行车危机重重,严重的废气也让人不得不放弃。其实自行车作为近距离交通工具也是很有优势的,不是像以前那样作为主要交通工具,而是公共交通的辅助,例如在非城中心区的地铁站提供自行车停车场。自行车停放其实很省地方,也容易做到立体分层停放。BTW,看单排轮滑的书,里面说单排轮滑是可以作为交通工具用的,说的当然不是中国了。